经藏网

药师经白话

发布时间:2020-03-18 17:33:51作者:经藏网

  生老病死者,释迦佛所明之四大苦厄也。若其病苦,世人皆知,自陷洪炉,酷于倒悬。故自混沌以来,此娑婆胜土之人,依神农名百草,着《伤寒》,撰《金匮》,千载绵延。其脱灾拔难之功,不可胜计。

  然病之于有情,非唯痛其形体,所伤于心者,且莫大焉。屈子之忧,横身绝命;子胥之愤,摧肝裂胆。人世沉浮,苍茫溟灭,受、想、行、识,皆所桎梏,岂唯药石之可愈者?众生之苦源,「无明」之痼疾,求救之心,切于膏盲之病。是则非唯病苦,其之生也,苦厄犹甚。

  故药师如来誓愿多至十二,誓愿所及,妙彻身心。如来之所愿,众生之所求也。此岸彼岸,唯系一心焉。像教东来,大乘泽被,万千气象,一脉精神。然刻舟求剑,化城求实者,世不乏人。若不知此皆引一心向善者,诚未知其所之也。以一心之善,化千万心之善,以千万心之善,成一世界之善,度尽众生,我方成佛,其诚也可嘉,其业也可许。唯愿其报终可成就,亦不负本经数千载亿万人之所承诵。

  《药师经》者,汉存五译。东晋以降,刘宋隋唐,累有所出,而以玄奘大师之解,尤为精妙。今金医师兆年居士,年逾古稀,笃信佛法,依弘公大师之遗训,发心译注本经,历时数载,成就斐然。当此不古之际,以一芥而示须弥,诚意于匡复人心,求其本分,是为安身立命之坦途,共存相安之正道。弘公东望,亦当含笑。予以后学,拜读领教,不胜钦敬之至。

  金居士命予作序,却之再三,几近不恭。聊以一得之见,回报错爱之情。所言谬误,尚祈方家大德哂正之。

  妙志上心香一瓣于北京幽州书院庚午正月

  弘扬药师法门建立人间净土

  药师经法圆通显密教、圆融世出世法,乃最尊最胜之法门。药师经法威神利益甚多,能令有情解脱世间众苦,速证无上菩提。文殊菩萨誓愿于末法之时,以种种方便令众生得闻药师如来名号,护持、弘扬药师法门。

  东方药师与西方弥陀同为释迦世尊圆满究竟法门中所流出的妙用;同为释迦世尊大悲救世的善巧方便。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,表生--以生度众生。药师法门立足有情的现生安乐,进而引导众生趣人究竟的解脱,出世而不离世间。西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,表死--以死度众生。弥陀法门重在接引众生死后往生极乐净土进而得到究竟解脱。东方与西方平等一如;药师法门与弥陀法门必须平等弘扬,才真正有利于正法久住世间。如果独弘弥陀,轻视药师,无视众生当下的苦难与烦恼,离开生而只讲死,这不仅不如法,还会形成社会大众对于佛教的消极理解。事实上,末法众生越来越注重现实利益;因此,重视现生的药师法门非常适合于现代众生的根性。正如弘一大师所指出的:「药师如来法门是深契时机的。」现今台湾慈济功德会创始人证严法师亦赞叹:「《药师经》最适合现世众生的机宜。修持药师法门最能让人认清佛教的真正教义;最能使人领会佛陀慈悲救世的精神。」太虚大师当年也极力提倡弘扬药师法门,以发挥佛法于人间的济世大用,实现人生佛教的理想。能海上师也非常敬重《药师经》,曾开示:「末法时代的显密僧众都要修持药师法门,只有这样才能消除自己修行过程中的一切障缘、成就众事,并为众生种善根。」印光大师变述《药师经?重刻序》以助弘传药师法门。对于发愿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者,依经中所言,若能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,临命终时亦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去处,即于极乐世界莲华化生。弘一大师晚年勤劝修持弥陀法门者兼修药师法门,便有资助决定往生西方的利益。

  现今汉区佛教对于药师经法的了解,多依玄奘三藏译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》。其实更有义净法师译《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》。玄奘译本是义净译本的节本。义净译本不独有药师琉璃光如来,还有善名称吉祥王如来、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、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、无忧最胜吉祥如来、法海雷音如来和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。七佛药师法是药师法门的圆满修法;药师琉璃光如来为药师七佛的主尊。在藏传佛教中,再加上说法者本师释迦牟尼如来,有《药师八佛仪》。五世达赖喇嘛曾令其属下所有出家众,不管修何本尊,都必须先修此《药师八佛仪》,事实上,药师经法属大乘密教部最上乘秘密之教。

  珍视人生、关怀人生、净化人生,这不仅是大乘佛教本来的义趣,更是佛法常住世间的重要保证。普劝一切众生发菩提心,行药师愿,建立人间净土!

  阳复居士于晓非谨识

  公元一九九五年岁次乙亥仲春于颐和园

  (敬录夏公原作代序)

  净琉璃与西方极乐,同为世尊赞叹,劝导往生之净土,药师、弥陀名同,有不可思议之威力,此经虽早传斯土,自来弘阐者鲜,未若西方弥陀之周遍,弘一大师于「药师法门」,勤事赞扬,所编佛学丛刊,列此经于《阿弥陀经》之次,晚年曾屡为人书写,斯其一也。

  友人傅君耕莘见此写本(《药师经》)叹为稀有,原资流通,为母造福。余以胜缘,躬与其事,乃为题记,以志随喜。夏丐尊敬书

  作者注:夏公丐尊浙江上虞市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和李叔同(弘一大师)同执教于浙江第一师范,当时的学生如刘质平(三届),丰子恺、金赤文(五届),潘天寿(七届),曹聚仁、沉本千(八届),又烈士柔石、叶天底均为两公学生。夏公曾任开明书店负责人、编辑;为教育家和翻译家,曾翻译《爱的教育》,后在上虞白马湖与经子渊同创立誉名全国的春晖中学,造就许多人才,遍布国内外。是为乐记。敬录准序。

  生孙金兆年敬识

  绪言

  八十年代以来,中华大地兴起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热、宗教文化热、和中医学术界的中医药文化热,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空前奔向世界的大环境中,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和传扬。

  佛学是一门精湛的学科,有其深渊的哲理性、科学性和伦理观,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领域,它研究大自然和三千大干世界独特的世界观、人生观,提倡因缘果定律,研究整体的人,如何做个完人,以苦集灭道四谛来解除人生的痛苦。

  印度佛教度自传入中国后,已有二千年历史,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相互融合,例如禅宗,已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教。

  佛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所获得的智慧结晶,有丰富的内涵,蕴蓄着古代圣者和近代大德们的思维,应该继续发扬光大。

  历史在前进,社会在飞腾,人类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,人民希望身心日益净化,乃至证得圆满成就;因此人群希望有丰富完善的生活指导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,得能在社会上健康成长,过着美满的幸福生活--人间净土。

 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,也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;宗教一般是由信教群众的共同信仰,教理教义,道德规范,仪礼仪式,习惯和教团组织等要素所组成的。

  在现时代,宗教的认识已科学化地深入研究,目前已有宗教学,它的基础学科主要有宗教哲学、宗教史学、宗教现象学,又分出了一系列的学科,如宗教社会学、宗教心理学、宗教政治学、宗教人类学、宗教民俗学、宗教伦理学等。

  佛学、佛法、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,也是引导人群生活的指导思想之一,它有博大精深的理论,即佛教的典集名为《佛藏》包含着「经律论三藏十二部」,亦名《大藏经》,如道教的《道藏》,基督教的《圣经》,伊斯兰教的《古兰经》。

  佛经以「戒定慧」三学和「三法印」(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架寂静)为核心,是阐述人生宇宙的哲理。既重视「万法因缘生」、「万有因果律」、「心物不二缘生观」的佛教世界观;「缘起性空」、「如实观照」的认识论;又主张四谛(苦集灭道)、「十二缘起」(又名十二因缘)的佛教人生观和无我利他「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」的奉献精神。

  修行的方法,以「信解行证」、「四摄」、「六度」、「五戒」、「十善」、「八正道」和「慈悲喜舍」四无量心等的修持方法,来教化群生,做到「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」的道德观的精神文明美德,从而积极消除私心杂念,净化自己,影响他人,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安定,最后获得「解脱和自由」,证得觉悟的圆满境界。

  原浙江大学教授尤智表居士着的《佛教科学观?绪说》中说:「科学愈昌明,佛教的教义愈发扬光大。近年来世界各地佛教的日渐兴盛,实与科学之进步成正比,即如我国近年来佛教徒中就有不少是科学家,如留学英国的王季同老教授和工程家。这是因为佛法的理论,都能透过科学的考验,故凡对科学造诣愈深者,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文义,从知佛教中的一切事相,在常人说为迷信者(实不是迷信)都有其健全而坚强的理论基础。」是说得很明白了。

  在社会上一提起「佛教」或「佛法」,一般人常认为是迷信,其实他们不了解佛学、佛法的内容,不过是跟着别人随说而已。如有机会看看佛教的基本理论书籍,如《佛教常识答问》(全国政协副主席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着)、《学佛是怎么一回事》(上海徐恒志着)、《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》、《佛教科学观》(均为尤智表教授着)、《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》(郑海麟博士访梅州讲学记实,刊在《广东佛教》1990年第6期)、《正信的佛教》(日本文学博士圣严法师着)、《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》(台湾于凌波着)、《寺院巡礼》(闻妙居士编着)、《恢复佛教的纯正》(上海蔡惠明老居士着)等书籍,就会明白佛教和封建迷信根本不同,是学习「戒定慧」三学,重视「因缘果定律」,「与人为善」、「助人为乐」,做到「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」的精神文明美德。

  又如在美国的沉家桢博士也是一位佛学家,对佛法的研究造诣很深,曾在美国佛教会作过演讲,题目是《什么是佛法》,已出版单行本。还有张澄基教授(1920-1988)曾在美国纽约、宾州等地大学任教,亦是位佛学家,张教授对佛法研究精湛,显密圆融,平生多讲学著述、阐扬佛法,不遗余力,着有《学佛四讲》、《佛学今铨》两册,其中的《业力论》曾在《法音》杂志连载。再如香港「显密佛学会」会长郭兆明博士,留美获工程硕士、任上海佛协副会长郭大楝教授,对佛学均有研究。以上几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,不可能盲目信仰佛法吧!

  宗教各有自己的经典流传于世。儒家有四书五经、十三经;道教有《道藏》、佛教有《佛藏》、基督教有「新、旧约」的《圣经》、伊斯兰教有《古兰经》(Koran)。《佛藏》内容丰富,包括「经律论」三藏十二部,广泛地涉及到:传统文化、文学、语言、历史、艺术、哲学、天文、历算、建筑、工技、医药卫生、气功、音乐、绘画、雕刻、和印度地方志及其风俗习惯等等学科。近年来道教出版《道藏》、《道教大辞典》(浙江古籍版)、《道教精萃》(刘国梁着)和《道教文化辞典》等。佛教出版:《佛藏》如《中华大藏经》(中华书店)、《乾隆版大藏经》(龙藏)、《佛教与中国文化》(文史知识文库)、《佛教与中国文化》(张涛主编上海书店)、《佛教与佛教艺术》(李涛着)、《佛教典籍百问》、《佛海拾趣》(楼培敏编)。又工具书如《佛学大辞典》(丁福保编)、《佛学辞典》(法音出版)、《宗教词典》(任继愈主编)、《道藏佛藏子目引得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)、《佛学辞典》(忍宽主编)、《佛教文化辞典》(任道斌主编)、《佛学典故汇释》(李明权着)、《常见佛经生字注音备要》(上海佛学书局)。这《佛藏》和《道藏》是我国宗教宝库中二颗光芒四射的瑰宝明珠;也可以说是两部古代中国大百科全书;是中华古代文化思想的综合知识库,也是古代文化智慧的综合体,是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有价值的宝贵参考数据。

\

  佛学是一门社会科学,伴随着中国漫长的哲学史、社会史、文化史等,有丰富多彩的内容,对旧中国的社会和人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。佛法激励人们要发愤图强,锲而不舍,努力奋斗,不要灰心丧气,悲观失望,消极逃避,并以四弘誓愿(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)为出发点,要求人们不要焦虑浮躁,移花接木,急于成就。佛陀也要弟子们忍辱负重,坚韧不拔,不断更新,充实自己,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,在佛经中常可看到,从菩萨修行的「六度、四摄」等等即可说明以上各点。

  《药师经》中也指出:「归依佛法僧,誓当荷负一切有情,为作义利,饶益安乐」,又「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」。「令其国界即得安稳,风雨顺时,谷稼成熟,一切有情,无病欢乐」。说明了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,一切要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。佛教信众要以人民至上、国家至上,爱国爱教,应谦虚谨慎、自我牺牲,勇作群众的表率,敢为祖国「四化」建设的积极先锋。

  《华严经?普贤行愿品》说:「菩萨若能随顺众生,则为随顺供养诸佛;若令众生生欢喜者,则令一切如来欢喜,何以故?诸佛如来,因于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觉……一切众生而为树根,诸佛菩萨而为华果,菩提属于众生,若无众生,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」。正如一个国家的要素,是人民、土地、政权和军队等,上述的众生即如人民群众,是一切的基础,国家的根本。

  世界各国,物质生活奢侈浮华,有的人却精神空虚、也有的人自感苦恼(人生有八苦),所以要想精神充实,心境愉快,想解决生命问题和提高生命境界,常可从浩瀚无涯、内容丰富的佛法「三藏十二部」中去探索和发掘。目前佛法在世界各地已引起知识分子和社会上各阶层人士的重视了。如法国佛教信众的五十万人,其中华裔十万多人(《广东佛教通讯》1989年第6期第44页)。

  在美国由应金玉堂老居士发起成立的「美东佛教总会」已有二、三十年的历史,在纽约市郊处,占地面积600多亩;又如美国的「万佛城」,规模宏大,由国内的著名老法师如宣化上人,在寺内讲经;近来由星云老法师领导的在美国建造的「西来寺」,规模之大是空前的。

  佛法可以开拓我们的心灵,启发人们的智慧;佛法有「真善美」的内容,《药师经》即是一例。现代佛学家赵朴初会长说:「把佛学中有关立身处世可取之处,看成是现实生活中可行的道德规范和行动准则。」故佛法传至美欧已初步开花结果了。

  宣化上人在世时弟子甚众,在美热心弘法,将大乘经典翻译成为英文,对宣扬佛法起到很大的作用,宣化上人虽然已圆寂,他的弟子们在欧美继续宣扬佛法,又如在美国的沉家桢博士在美国作演讲,且着有书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佛教》弘传,促使美国近年来兴起的「学佛」热了。

首页123456789101112尾页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